2018年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:除了那些外圍技術,咱們還缺什么?
我不青睞“彎道超車”這個詞兒。除非你車里有毒品,警察追你,要不干嘛彎道超車呢?總結(jié)他人的閱歷,吸取他人的經(jīng)驗,少走彎路,這是對的,也是應該做的。但在更多情景下,“彎道超車”是個偽命題,往往成了投機取巧的代名詞。你彎道超車走直線,就象征著他人走曲線,他人都比你傻,這能夠嗎?很多實際已經(jīng)證實,彎道超車行不通。
各位嘉賓、各位冤家、各位共事,下午好!
我在新媒體上推介了這個欄目和這篇報道,很多冤家和舊事同行都評論說,《科技日報》這組報道策劃得很及時。我很“虛心”地回復人家:不是很及時,是很超前!
作為《科技日報》總編輯,我感到很自豪。由于《科技日報》沒有人云亦云,而是以共性化聲響和黨地方保持高度分歧,正確疏導了社會言論,表現(xiàn)了《科技日報》的使命和擔當。
沖村的觀念在中日很有代表性。無論左翼還是右翼,他們都是這樣對待中國的。咱們的言論無疑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不可否認,這些為國內(nèi)上的中國要挾論提供了口實。那些把中國樹立成就夸張其詞的與論,無論出于什么動機,都有百害而無一利,其結(jié)果是誤國害民。
科學和技術是兩個齊全不同的概念,但它們之間有聯(lián)絡。正是因為缺乏科學的指引,才妨礙了咱們的技術發(fā)展和進步。
第二,缺乏工匠肉體。
上周我訪問中日,和中日科技復興機構(gòu)(JST)簽了一個協(xié)作協(xié)定。我在JST見到了一個體,叫沖村憲樹,他是前文部省次官,現(xiàn)任JST首席鉆研員。沖村對中國十分敵對。他說中國的經(jīng)濟實力、科技實力很快就可能和美國等量齊觀,甚至超越美國,所以中日應該和中國搞好關系。我說,你的論斷正確,但前面說得不合乎實踐。我告訴他,中國要建成現(xiàn)代化強國,還有很漫長的路線要走。沖村不贊同我這個說法。因為他不會說英文,咱們的交換是經(jīng)過日文翻譯,效率比較低,所以到最后我也沒能說服他。
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不求甚解,這些偏差今天也在重大影響咱們的技術發(fā)展和進步。分開科學的指引,技術的發(fā)展注定不會走得長遠。